雅居乐进军武汉背后:长凯及股东实控人双陷诉讼纠纷
原标题:雅居乐进军武汉背后:长凯及股东实控人双陷诉讼纠纷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程久龙 雅居乐在高调宣布进军武汉房地产市场的四年后,其首个项目“武汉雅居乐国际花园”的开发主体——武汉长凯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其股东中盈长江国际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双双陷入诉讼纠纷。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查询了解,武汉长凯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长凯”)原为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阳光凯迪”),通过中盈长江国际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盈长江”)间接控股的附属公司。阳光凯迪持有中盈长江80%股权,在雅居乐入股前,中盈长江曾持有武汉长凯100%股权。
阳光凯迪的法人代表和实际控制人则是在武汉当地政商两届颇有知名度的民营企业家——陈义龙。陈义龙同时也是阳光凯迪旗下上市公司凯迪生态(000939)董事长。
2005年,武汉长凯获得了一宗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庙山办事处邬树村的地块,临近汤逊湖及江夏大道,总用地面积约406,582.82平方米,土地使用权的登记编号为鄂(2016)武汉市江夏不动产权第0000388号,该地块用途为住宅,为期70年——这即是今天“武汉雅居乐国际花园”项目地块。
2016年11月9日,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HK3383)通过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南京雅居乐与独立第三方中盈长江、武汉长凯及阳光凯迪订立的合资协议。南京雅居乐将武汉长凯注入3亿元作为其新注册资本,并取得其50%的股份权益;以及向长凯提供30亿元的贷款,经南京雅居乐及长凯批准,该贷款继而由长凯借给中盈用作偿还中盈及阳光凯迪的第三方贷款,该笔贷款须计息。
由此,雅居乐正式吹响了进军武汉市场的“号角”,通过武汉长凯参与邬树村的地块的开发。而据经济观察网记者调查,尽管该项目以“武汉雅居乐国际花园”命名,但根据雅居乐(股票代码HK3383)此前发布的合资协议,在该项目中,雅居乐则主要提供“管理服务”和“协助开发”。武汉长凯的财务业绩、资产及负债不会与雅居乐集团综合入账,武汉长凯也不会成为雅居乐集团附属公司。
与此相关的一个细节是,在雅居乐的官方网站上,“武汉雅居乐国际花园”这个项目并不存在。4月19日,经济观察网记者曾就此询问武汉雅居乐项目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除南京雅居乐之外,“武汉雅居乐国际花园”开发主体武汉长凯的另一个唯一股东,则是持股50%的中盈长江。而中盈长江的控股股东阳光凯迪及其法人代表陈义龙,近年来可谓诉讼缠身。
2018年5月开始,阳光凯迪控股的上市公司凯迪生态(000939)爆发债务危机,受此影响阳光凯迪、陈义龙等部分相关资产已被债权人通过诉讼法院轮番冻结。因无力偿债,阳光凯迪和陈义龙已被多家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经济观察网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阳光凯迪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武汉长凯的股东中盈长江的实际控制人诉讼缠身之际。“武汉雅居乐国际花园”的开发商武汉长凯自身,也将面临一场来自购房者的集体诉讼。4月20日,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获悉,至少有超过100名以上的业主,因不满与开发商签订的《委托装修协议》而发起集体诉讼,已将武汉长凯告上法庭。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判令《委托装修协议》无效,并退还装修费。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自武汉房产销售“限价”以来,开发商通过以毛坯房备案,捆绑精装修,变相的“增厚”销售利润,已成业内通行做法。因此,该案的最终判决,引起了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政府监管部门、购房者等各方的极大关注。
经济观察网记者查看该案的法院传票显示,该项集体诉讼已被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法院受理立案,并将于4月下旬分批开庭。经济观察网记者将对此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河南省)
-
这可能也算是百度高明的地方,这些鸡肋的小站、自媒体站圈太多了影响用户体验、降低粘性,索性趁机清理门户,只把那些“优质”站点笼络过来就行了。...[详细]
-
2016年,挂牌新三板的影视企业数量达到68家,创下历史新高。...[详细]
-
爆料的德邦内部邮件显示,德邦计划挑选的敲钟快递员有4项条件,包括:追随公司时间长,最好是第一批入职的快递员;部门领导评价高;工资高,同时形象阳光,工资态度认真负责。...[详细]
-
柠檬精排酸指南:错过了姨夫传教,Sony Expo还有什么可看?
润晖投资提供两类不同的投资策略,相对收益策略和绝对收益策略,二者皆为做多型策略。...[详细]
-
孔德菁说,大家就有事没事聚在一起,加上大家都这么熟悉,对各自人品都清楚、放心,不怕你跟我竞争,慢慢形成了这样的互联网交流氛围。...[详细]
-
而在现在的格局下,为了快速追赶头部对手,弥补和竞争对手在内容数量上的差距,后起平台对做号党进行默许和扶持,以内容水化为代价,获取大量工业废水流量,就成了很正确的选择。...[详细]
-
我是直接O2C模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我算了下衣服的成本、包装、顺丰包邮,再除去天猫扣点、员工工资、我每单赚30多块就够了。...[详细]
-
2017年,单纯的流量思维某种程度上会成为短视频创业者的“坑”,二更创始人丁丰就将“流量=变现”视为误区,因为在商业变现上存在无效流量。...[详细]
-
在B轮融资的时候,他们就希望再拿到400万,为什么会要这么少的钱?因为没人愿意给他们更多了,没有人愿意在一个估值降低的融资轮里参与投资。...[详细]
-
最终他们做出了选择,但其实做出选择的并不是他们,而是用户,他们唯一需要选择的,就是到底是跟着用户的需求走,还是要强行改变用户的习惯来适应他们,最终他们选择了第一种,并且在后来的无数次的选择当中,都坚持...[详细]